北宋畫家張擇端的《清明上河圖》「活」了!
它活得很"笑虧"(台語有趣、很好玩的意思),自賞或親子教育兩相宜
這陣子常聽到「會動的清明上河圖」,
一方面,很好奇它是怎麼個動法,臨場看會有甚麼感覺?
另一方面,《清明上河圖》在歷史中實在是太有名、深植腦袋,很想親眼看看它的真實樣貌。
於是趁著周末,去了一趟捷運圓山站一號出口爭豔館,膜拜清明上河圖 XD
售票處旁提供兒童學習單喔,如果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去,可以拿一張來玩玩看↓
周末早上十一點多到,雖然已接近吃中飯的時間,不過人還是不少。
(我以為大家都會去吃飯,那麼,我就可以優游自在得”觀賞”了......沒想到”人算不如天算啊!!!”)
由於這趟是衝著《清明上河圖》而來,
為了更了解它,我決定花100元租用語音導覽,邊看畫邊聽它的21個故事。
語音導覽租用處在前往展場入口的途中↓
在我印象中,《清明上河圖》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,
主要是在描寫北宋京城開封和汴河兩岸,
在清明節時熱鬧的街道景象和郊區的自然風光。
所以,如果仔細去賞析,
可以從畫中看到北宋道地的民俗風情、市井小民的生活習性。
它是寫實風格的代表作。
也是我腦海中,被歸在”筆觸細膩、精緻”的作品。
也是留名歷史課本的作品 XDD
這次的展出,總共有三種版本的《清明上河圖》,
分別是:北宋張擇端版、明代仇英版、清院本版。
【我看到的不同】
- 一版比一版的畫作SIZE更長。
- 即便明清兩代的畫作構圖都是臨摹自張擇端,但描述的城市略有不同,例如明代仇英描述的是”蘇州城”。
- 畫作中的人物,一版比一版更多!! 到清院本版已超過4000人在畫中!! (驚)
- 畫作元素一版比一版多元。例如清院本版還多融合了西洋風格,同時在明清活動的描繪變得更多元,還多了耍雜戲、踏青等活動。
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明代仇英版本。
因為這個版本雖然是模仿北宋版本而成,但所描繪的城市是以蘇州為藍圖,
剛好今年五月初我去了一趟蘇州,
所以看畫的當下,就像又回到蘇州旅遊般,一幕幕的場景浮現......
觀賞《清明上河圖》,請記得要從右邊往左邊看,
也就是視覺會從鄉村慢慢轉移到繁華的京城內。
而要懂它,可以有兩種方式:
一是租用語音導覽,如果想省點錢,可以和朋友合租、兩人聽一台;
另一種方式是跟著展場的解說文字看即可。
像展場就有很多媽媽帶著小朋友,
搭配現場做的立體圖像,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小朋友理解這幅畫所說的事物,
我觀察,其實小朋友不會聽不懂,而是聽得很開心耶~~
而最最最讓我訝異的,來了!!!!!!!
壓軸好戲,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--「會動的清明上河圖」!
這個動,實在動得好”笑虧”。
簡單講,它就是把原本靜止的畫作,變成活生生、演出北宋生活的動畫。
也因為不複雜,所以大小朋友都適合觀賞。
電子動態版的「清明上河圖」是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「鎮館之寶」,
長卷110公尺長、6公尺高,
巨大螢幕是原圖的30倍。
根據簡介說明,北宋開封府的晝夜風景各呈現二分鐘,
白天出現691個人,晚上出現377個人。
展覽從7/1開始到9/4,在原來台北花博的爭豔館場地展出。
只要搭捷運到圓山站一號出口走出去,就馬上可以看得到。
你也可以先聽聽美學大師蔣勳的看法喔